声乐创新实践改革与跨学科教育研究
“跨学科”的基本含义是,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涉及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把不同的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这将是我们声乐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打破学科界限,架起各个学科之间桥梁,消除某些无用的“重复”,提高学习效率。把相关学科按照一定逻辑关系重新排列组合,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一、跨学科的改革研究与我国声乐教育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市场、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说,现在的一切重大课题不通过跨学科交流是不可能完成的。跨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超越以往的单一学科学习方式,面对问题进行整体综合探究。跨学科研究本身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新类型。跨学科的研究对于一个传统的学科来说,他的意义是双重的。以声乐为例:一方面,跨学科研究拓展了声乐研究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他的研究途径,为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跨学科的研究更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由于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模式多数还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模式,照搬照抄专业院校,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学生虽然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但是还是改变不了所学的知识陈旧单一、缺少钻研的精神、创新能力依然不强,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等一些问题。从当前社会的角度来看,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新技术应用在我们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知识经济时代早已经到来,音乐的娱乐与教化也日益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所以,培养高素质的精通本专业的复合型知识人才就成为高校改革的新目标,正确处理音乐教学改革与学生间就业的关系,是高校改革的关键所在。从整体的社会发展需求来看,高校的扩招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应于社会需求相适应,对新开设的音乐专业应做好充足的调研。
在高校声乐的培养人才方式上,要培养全面复合型声乐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大对声乐的改革力度,早在1986年,第四十届国际教育大会发表的《最终报告》 指出:“各国大力改革本国教育和人才培养,应该使科学教育少一些以这一门或那一门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相反,各国更需要选择更加综合化和更具跨学科性的教育。”近年来,各个国家为了加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都制定了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对教育进行改革,努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等措施,用以保持在世界中的领先地位。美国的高等教育界普遍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设计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综合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超过学科界限,接受更丰富,更宽广的高等教育。早在1992年,日本各个大学就已经广泛开展了课程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课程安排上面更加注重综合化,建立新的“四年一贯制”教育课程体系,由一门课的老师可以由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担任,成立各类课程的教学研讨小组。将课程的学习综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工作,更能够更加审慎对待工作、技术经济和文化变革等各种多种多样的问题,从而在未来的社会工作生活中以更加自信怀揣热情饱满心情进行工作。日本大学新的“四年一贯制”课程体系是对应新时代挑战应运而生的改革产物,它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创新型的、国际性的,综合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只有综合课程和开放课程的开展才能体现出来,重要意义就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大学教育目标。
二、我国声乐课程跨学科课程模式的构建
(一)将声乐教学与文学学科相联系
德国诗人盖贝尔(Emanuel Geibel)曾说过:“为什么你不能用语言描述音乐? 因为音乐之纯粹,超然于形象和思想之上。甚至情感清澈可见的河底,声音的激流在河上涨落翻阅。”音乐作品的美是音乐特有的,音乐艺术中的某些表现形式与文学创作中的本质特征具有相通性。中国音乐早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就形成了独特的诗词舞曲融合的创作方式,现如今的众多著名曲目中也都是由诗词来作为歌词如《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长相知》《阳关三叠》 等。在音乐与文学融合的长久历史关系中奠定了中国音乐“音乐创作”的独特性。而西方音乐中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从文学领域兴起的,德国的古典主义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孕育浪漫主义音乐的土壤,从而充分发挥了浪漫主义作曲家通过音乐达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
上一篇:基于赏析视角的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