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与实验

为什么孩子不想学习?两个实验告诉家长究竟哪

如果我们不想学习或工作,我们的内驱力是如何消失的?

TED 演讲“内部驱动的奥秘”可能会告诉我们答案。

实验一

普林斯顿大学做了这样一个研究。

在房间的一张桌子上,有一支蜡烛、一盒火柴和一盒图钉。实验的目的是将蜡烛固定在墙上,蜡油不会滴到桌子上。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在第一组中,研究人员告诉他们:我只想知道每个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平均时间。

在第二组中,研究人员表示:如果问题解决者在前 25% 中,他们将获得 5 美元的奖励,如果在前 5 名中,他们将获得 20 美元的奖励。

结果出乎意料。第二组解决问题的时间平均比第一组慢3分钟。

第二次,研究人员修改了实验。相同的工具,只是盒子里的图钉倒在桌子上。

这一次,奖励确实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奖励越高,每个人解决问题的速度就越快。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奖励并非无效。在规则简单、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奖励更有效。相反,在需要思考和创造力的工作中,奖励只会带来更多相反的结果。

实验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他们设计了9种游戏,同理,游戏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有奖励,另一组没有奖励。

结果是,在 9 场比赛中的 8 场中,奖励越高,参与者在比赛中的表现越差。

与之前的实验得到的结果类似,仅仅依靠外部奖励不会让游戏参与者获得更多的兴奋,也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这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奖励作为一种外部驱动力,其作用非常有限。过多的奖励并不能激发内在的动力,只会削弱内在的动力。这些实验带来了两个想法。

想一想?奖励不再适合今天的教育

如果你想在流水线上培训工人,那么奖励可能会有效。

但要培养孩子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就需要培养现代社会的人才。毫无疑问,奖励只会事半功倍。

奖励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奖励会缩小人的视野。人工智能取代了大部分机械化和高度重复的工作。如果我们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培养孩子,毫无疑问,这样的孩子将无法与人工智能竞争。

时代在变,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也需要改变。

?不仅如此,单纯依靠奖励来刺激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更加主动,还会破坏孩子原本的内在动机。

我们告诉孩子,整理玩具会有奖励,这可能会有用。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保持好成绩会有奖励,那么父母的所作所为只会让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

想两个?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比外在动力更重要

我们做事的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外在动力就是奖励。内在动机是兴趣。无数的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内在动机比培养外在动机更重要。

作为家长,很多人不禁要问: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标准答案是:

自主+掌控感+使命感。

自主是自愿的,不受控制。与奖励的形成相反,奖励恰恰是一种外部控制。

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自主性,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一旦产生兴趣,自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反,迫害和奖赏会破坏一个人的兴趣和动力。

奇华说,选手臧鸿飞讲述了她儿子的故事。他的儿子想辍学成为一名摇滚歌手。他每天陪儿子去看摇滚音乐会。他坚持要站在队里直到午夜。走在最前列。一大早,孩子困得睡不着。他说他睡不着。他走到前面,保持高位。半个月后,儿子要求回学校。

精通是指对一件事的熟练程度。当一些事情更熟悉、更容易做时,我们的掌握感就会更强。所以培养控制感的方法就是不断地重复和体验。熟练可以带来更多的控制感。

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你让孩子努力学习,这不会带来控制感。相反,如果孩子学得好,他就会更愿意学习。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掌控感,要从小事一步一步积累,不要和别人比较,只和自己比较。

使命感。让孩子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最近在看《觉醒时代》,被那些对人身安全和国家命运漠不关心的革命先辈感动了。让他们舍弃家园和热情的,是一种拯救中国的使命感。

今天,我们只教孩子学习,但从来没有父母问过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请问有多少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主性+控制感+使命感,如果要付诸实施,父母需要学习更多,而不仅仅是概念的掌握。

上一篇:美澳科学家早就研究过?真实的“熟蛋返生”实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