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与实验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与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房车智能化焊接技术,并观摩3D打印技术。杨志礼摄/光明图片

重庆两江新区青禾童心小学学生在校园里晨跑。新华社发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访谈

【圆桌对话】

嘉宾:

杜玉波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王树国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严纯华委员(兰州大学校长)

倪闽景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杨飒 晋浩天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的面貌将发生哪些变化?实现这一目标,要攻克哪些难关?本报记者邀请四位代表委员进行圆桌对话,一起听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1.高质量体现:

人民对教育发展满意度高获得感强

【教育现实】

目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主持人:这几年,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期待在升级换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将感受到哪些教育新面貌?

杜玉波:高质量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结构调整、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的重要评价标准。教育体系建设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契合度高,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高、获得感强。教育发展成果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各学段各类型教育能更加有效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效果更好,都将是高质量教育的新面貌。

王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将会从我国师生综合素质、全民素质乃至各行业发展中得到体现。教育的质量决定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各行各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倪闽景:高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地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更加符合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形成从中职到高职和职业本科的体系,学前教育入园率进一步提高。可以说,这些要求与国家发展需要及老百姓的迫切需求是完全一致的。

2.跨越难关:

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评价破题

【矛盾之思】

多数的城市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理想路径是接受四个“一流”教育——一流幼儿园、一流小学、一流中学、一流大学,然后再换来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事实上,真正高质量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各有优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选择。

主持人:人民对好教育的需求和向往是多方面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面对哪些新要求?攻克哪些难关?

王树国:教育最难的部分,就是及时回应社会重大问题和发展需求。面对技术和知识急速更新迭代的时代背景,我国需要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迎接挑战,通过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推进产学研融合,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现在,很多新的产业形态和颠覆性技术并非出自大学,这就要求教育要主动融入社会,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强化自身建设,培养人才,进而引领社会发展。

严纯华:目前,我们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还没能很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文化既要体现一所大学的治学和管理之道,也要植根于这所大学每一个教师、员工和学生的内心追求,并体现在各自的作为和格调之中。

倪闽景:难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课程教学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评价如何破题,进而带动教育事业综合改革。解决好这三点,才会形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讲道理、发脾气、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