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规避校园暴力,九岁男童被杀背后
2019年5月,王小建在学校门口等候长期欺负女儿的对方家长未果,一气之下去附近买了一把刀,冲进了教室把欺凌女儿的年仅9岁的男孩杀死。场面血腥男孩子身中十几刀,血流不止而亡。
2021年1月,王小建由于故意杀人被判处执行死刑。
日本文部科学省把欺凌定义为,对于比自己弱少的人一味进行身体及心理上的攻击,从而给对方造成极大的痛苦。其实欺凌的行为有很多种,例如,戏弄、冷落、说坏话、无视、指责、谩骂,侮辱,打骂……
很多人都好奇实施欺凌的孩子到底是什么心理呢?难道一些人就是天生骨子里就有恶魔的基因?他们是不是天生就缺乏同情心,没办法产生共情,甚至以欺负别人给别人带来痛苦为乐?
我们也来说一说那些被欺凌的孩子的状态,这些孩子典型的特征就是不反抗或者没有能力反抗,他们大多性格还会有些倔不想承认自己软弱和被孤立,胆子小又不敢表现,这种矛盾的表现容易招致更多欺凌。
曾经我也是那个被集体欺凌的对象,本人家庭属于城镇户口但是寄宿农村亲戚家读书,小时候体质偏弱,胆子极小,农村的孩子都比较皮:欺善怕恶,抓虫子吓唬人,说谎捉弄人,脱裤子,推拉硬拽都寻常可见。小时候懵懂被欺负大多不自知,被排挤还想着硬凑、被人踹晕嫌弃,太多丢脸的事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这些经历是造就了日后懦弱,胆小,抑郁,神经衰弱人格的我,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大了知道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的问题,但是我依然记得那些童年的阴影,强烈谴责一切校园暴力是培育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从自身经历还从各种事件的发生总结,其实施暴者或者欺凌者本身未必有分辨善恶的能力,但是可以确定这个带头人实施者是精力旺盛的,对学习兴趣不大,还喜欢看热闹,觉得被欺凌者反抗不得又弱小无助的样子很搞笑,很多人说凶恶是一种本质,其实恶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
被杀的男孩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从医但是男孩是从镇上插班到城里的,医生工作普遍很忙,可能男孩父母也少管教自己孩子,采访知道男孩子学习倒数,体型健壮,一直是比较顽皮,这个事前孩子都是无辜的,问题只是出在了沟通的问题上,双方父母沟通不良,老师没有及时处理,处理的办法是冷处理,这些在暴躁的人眼中就是极度的漠视。
其实对这件事只有当事人才有资格说对错,我们只能通过这件事得到启发,防御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因为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受了坏的影响,没有能力去和同学沟通,从而被家长老师忽略或者放大。
杀人偿命,案件已告一段落,到底如何防止这类事件?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避免被欺凌?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欺凌应该如何和其他家长沟通?家长应该如何和老师沟通?老师应该如何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 父母应该从小把孩子带在身边,给予孩子正确的三观教育,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知道善恶对错。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除了父母影响周围的成长环境影响也很大。从前的农村,乡镇,城市都会有自己特有的一种氛围,有些地方确实是恶习和文化偏低,环境养人,孟母三迁不是没有道理的。回忆小时候我们乡下就是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小弟弟妹妹们到处做坏事,啥捣乱的,然后小的一批长大了又带着更小的人作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伤害只知道这样大家会笑,觉得好玩。关键是要有人告诉他们对错,所以等到六七岁再教育已经很难。
- 当孩子面对欺凌,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了解情况,反应情况,接触学校负责人和他们沟通,了解实施者性格,爱好,孩子是否有夸大嫌疑,如果对方是实施者我们要主动和老师沟通,联系对方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建议换位置。面对孩子的哭诉,我们要有耐心,再三确认,仔细盘问,先让孩子和欺凌者沟通,表达自己的不喜欢和不满,让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沟通,建立同学的情谊,不能解决再联系对方家长。第三次进行双方的隔离,沟通不良就阻断接触,孩子的记性不较真,也许分开反而更玩得来。
- 和对方家长和颜悦色地坐下来聊一聊,如果你家孩子欺负了人还应该送礼和请吃饭,带孩子道歉才会显得有诚意,回家教育孩子这样子的做法是错的,可以从道德礼仪和真实事件触发孩子的同理心和了解事件的严重性。让孩子及时和被欺凌者道歉,保证不会再犯,和对方做朋友,让孩子从欺凌者变成保护者,相对而言孩子都是喜欢英雄的,把美好和谐的相处模式植入孩子的心灵。重视孩子的学习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去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很多欺凌者本身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做这些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父母愿意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欺凌别人,给孩子道歉就更好了,因为一切的根源就是孩子太缺爱和关注了被欺凌者更应该得到父母的关注和保护,教育孩子坚强面对,读绘本,将资料和信息一起研究,和孩子讨论如何面对,直面风暴,等孩子处理不理想的时候直接挺身而出,明确表达自家的不悦和抗议,如果对方蛮横可以和学校沟通直接报警处理。
上一篇:RNG不仅输掉了比赛,小虎还惨遭对手教育!三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