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与实验

行走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之路上小学中年级班级管

信息技术正在向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实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整体部署,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该举措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益,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并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中,构建网络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也成为教育发展趋势,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网络化班级管理模式,以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一、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开展有效的班级网络化管理

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其中网络化班级管理在当前小学院校中的实施力度较小,不少教务管理人员还是以常规的方式进行学校与班级管理。这表示当前小学网络化班级管理的平台建设处于初期,缺乏多样化的教育管理平台与完善的网络化班级管理策略。基于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在节省教研成本的基础上初步实现小规模的家校互动与信息管理,合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开展有效的网络化班级管理,为推进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要建立家校联系的纽带,运用微信等智能终端应用程序构建互动平台,运用微信进行班级管理的优势在于教师能随时随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和发布通知,如此可以使家长在假期时也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这种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并且微信群中的信息可以长期保留,也能够避免出现信息遗漏和遗忘的现象。其次,运用校园网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将学生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从娱乐游戏转化为线上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过渡沉迷网络的问题。

二、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打造校本特色的网络化管理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更新的过程,若想从根本上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适当的“人为干预”才能找出突破口,从而在正确的方向中高速发展。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网络化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提升校园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学校应鼓励教师自主开发相关技术与平台,打造校本特色的网络化班级管理模式,以学生特点为基准,以学校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研发更多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的信息平台,充分开发班级管理网络化的可行策略。

教师可开发一些学籍资料管理平台、校园活动管理平台、优秀学生争章平台等,运用数字技术实施精细化的校园管理,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应平台针对性地统计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与效率。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创设班级网络平台,由教师组织协助、学生自主协作制作的班级虚拟管理空间,这种具有班级个性特色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虚拟社区、线上咨询、网络教学、在线交流等,是建立班级文化风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班级自信和凝聚力的有效方式。

三、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网络化管理提供后续保障

目前,一些小学院校中信息设备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存在欠缺,需要学校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那么,如何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便成为当前亟须研究的问题。虽然现在一些小学院校在制定信息化班级管理方案,但由于技术和经费受限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有些学校由于资金运用不得当出现“不实用、不够用”的现象,为此,学校需在保障资金投入合理的情况下完善建设与运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网络化管理提供后续保障。

小学网络化班级管理的资金分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购置专业的教育管理软件,完善信息化班级管理系统,如数字广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使教师能够更完善地开展网络化班级管理。另一方面,请专业人员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后开展信息化实践活动作为成果检验,使网络化班级管理成为系统体系,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广网络化班级管理在地区学校中的实施应用。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指导,促使学生形成有纪律、会学习、高素质的人才,这是一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班级活动,旨在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创设和谐自主的班级文化风貌,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小学教师构建网络化班级管理模式可以实现时空上的自由化,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造就和谐自主、灵活多样且便于交流的班级管理模式,并从侧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班级秩序。

上一篇: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