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与实验

高中阶段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探究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是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增强公共服务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结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理论、时事热点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并提升其政治核心素养。

一、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助力政治认同教育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水平,并提升其施教能力。对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积极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挣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重视分数与解题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为其提供引导。例如,有的学生不理解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标准,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形象地解释,引导其逐步认同国家的政策法规。另外,政治学科的知识十分宽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多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政治认同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校园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更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合理的引导。因此,仅依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利用网络等渠道,将知识点拓展延伸,以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

例如,在教学《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时,为使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绘制一些生动的图像来帮助其理解。如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人们在家中通过手机选择商品下单,并以快递的方式收到自己购买的物品;另一张是在古代,北方人要想获得南方的水果等货物,要经历长达几个的人车运输。在这两张图片的对比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学生分别给出“生产力不同导致消费方式不同”“时代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提升,间接促进了消费方式的转变”等答案。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继续为学生展示一些生产决定消费的例子,并为其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和习题,在延伸教学内容的同时,辅助学生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并拓宽其知识视野。这有利于学生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背景,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从而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三、结合新闻热点与时事

时事政治是高中思想道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相辅相成,影响着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发展。“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时,要巧妙结合新闻热点,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提升其政治认同素养。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近期在网络上被热议的提议,如“针对新冠疫情,我国应对紧急卫生危机的报告制度需升级”“十一假期前后,可以设立10 到15 天的春秋假,推动职工带薪假和中小学的春秋假结合”等,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提议的来源。有的学生关注相关的时事话题,回答“是人大代表的提议”。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全国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中习主席宣誓讲话的视频,让学生在这种庄严的氛围下,想象自己也是人大代表的一分子,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如“扶不扶”、垃圾分类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建议,如加强垃圾分类宣传、细化分类标准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相互感染,政治认同感不断提升。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检验与应用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调研、朗读比赛、课外阅读、主题研讨等,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为加深学生对公民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环节的理解,教师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成立一个民主管理小集体,如公民社区生活管理、公司管理、校园管理小组等。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模拟选举。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调查自己居住地的社区委员会对一些公共问题是如何做出决策的,调动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政治认同素养。

上一篇: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分委会暨航海教育研究分会2
下一篇:没有了

Top